对于买房这件事最开始是我爸妈积极。那时我合租着一间12平左右的次卧,传说中的ins宜家混合风的装修。爸妈来了一次,一直叨叨“这一间住着太憋屈了”,回去就开始琢磨着买房的事,三天两头问我户口下来没有。我也曾短暂幻想,要是我能有套自己的房子,哪怕是一个30平的大开间,那该是多幸福的事。奈何那时我毕业不足一年,央媒小编辑,即便爸妈东拼西凑付了首付,我都应付不来贷款。
后来保利和光屿湖售楼部小编恋爱了,他也来自“国际庄”,来自一个普通工薪家庭。房子的事就更不想了,一方面我认为两个北漂结婚,要求男方必须在北京买房买车,多少有点耍流氓;另一方面既然家都在一个城市,不行就离开北京回家,回到父母身边,虽有失却也有得。
但事情的关键,在于除我以外其他人的坚持:这个当时漂龄4年多的老公,他自己有买房的打算,多年省吃俭用存下了一笔钱;公婆手里攒着一笔钱随时准备为老公出手;我爸妈也在极力促成贡献了一笔。于是我们开始看房了。由于前期没有任何心理建设,当中介和我们介绍这个几百万那个几百万,这个月供一万五那个月供一万二的时候,我老公是镇定的,我是腿肚子转筋的。据他回忆,第一次从中介出来,我的嘴唇苍白面露菜色,怂包气质尽显。老公不断给我打气,分析利弊,缓解着保利和光屿湖售楼部小编的压力和焦虑。
2017年初,在寒冬腊月里经过无数轮看房的折磨后,最终用两分钟敲定了位于北京城六区边角旮旯处不足70平的老鸽子窝一套。两分钟,是指从进屋、看房到张嘴说“我们要了”,整个流程在两分钟之内,而且当时拍板儿的就是那个怂怂的我。首付、税费、中介费全套下来400,纯商贷210,25年,月供11565;之后装修办理无息贷款,月供3700,还至2019年年底